前段时间的一个早上到外边逛了逛,物业前台的妹子都身披绶带,整齐的站在小区大门口。
我问大眼妹:今天这是干嘛呀?
妹子齐刷刷的鞠了一个躬说:早送、晚接,先生您上班辛苦了。
就如同岛国太太,男人下班要在大门口迎接,接过公文包和外套:您辛苦了……
左面是国宾礼服、高筒马靴的仪仗队,右面是妹子接送。
物业费虽然很贵。
值!
。
朋友每次来我家,都要夸我们的物业服务。
昨天,阿健来的时候,搬着酒、拿着大包小包的月饼礼盒,保安问:先生您去哪一户?
阿健说去,保安帮忙搬着酒,一直送到家,下楼还要把垃圾捎下去。
早年,朋友在苏州做物业管理,月薪,请几个大妈打扫卫生,看门的都是老大爷。
那态度真是大爷,不交物业费就断电停水。
一个小区一年赚十来万。
现在说起来无不感叹:当年钱太好赚了。
如今,商家想出各种手段,来满足胃口日益刁钻的用户,让用户满足的阀值也越来越高。
钱,越来越难赚。
如果,再按照传统思维营销,很难做出有竞争力的模式。
之前我提到过做市场空白的生意,很多读者问我怎么做。
信息高效流通,很难再有信息差,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开始流通了,哪有稀罕物?
这就要用到营销里面的一招,“无中生有”
举个例子,对于没吃过铜锣烧的人,肯定想尝一下铜锣烧什么滋味。
其实,不就是是糕点吗?
但是,它叫铜锣烧就不一样了,就制造了一个概念,是和其他零食有区别的东西。
如果叫他糕点,就没什么诱人的特征了。
这样说,就不难理解:好吃点、特仑苏、小小酥……
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,起了一个新名字,或者改变了一下性状,就是个全新的、独有的商品了。
。
结合到实际,你可以仔细观察身边,有哪些好吃的东西,效果神奇的东西。
本来这些东西很经济实惠,就可以给他起个另类的名字,这就是你独有的商品了。
举个例子吧,医院配了一种治湿疹的药膏,效果太神了。(声明:我不卖,也不代购!)
基本上老青岛人都知道,就连外地很多亲戚都委托我去买。
婴儿湿疹太普遍了,而且湿疹很痒,很痛苦,如果能治好,家长花也愿意。
医院才卖20块钱,你就可以换个包装,取个独特的名字,就是全国独一份了。
(我是拿这个举例,并没有让谁去卖意思)
怎么宣传呢?
名字取好,去百度搜一下,百度显示空白,搜索不到此类内容,名字就OK了。
然后,建一个这个湿疹药的百度百科,现在貌似有难度了,完全可以某宝找人代建。
自己搞不定的事,要学会花钱买,给我块钱,我都能听你指挥,不过时间有限,最多一上午,哈哈哈。
百科要讲一个故事,这是哪个年代,哪个老中医发明的,历经多少代,险些失传,内含多少名贵药材……
。
然后再发布出售信息,和几篇使用后的软文。
商品再好,不要自卖自夸,要借助别人的嘴说出来,才有说服力。
过几天度娘就收录这个名字了,度娘一搜这个药名,有百科,有口碑效果,有出售信息。
你的信息都在首页,连SEO都不用做,砸钱做竞价也做不到这个效果。
接下来,你就可以全网去宣传这个药。
现在小病小灾,大家都会问度娘,一搜,连医院都不用去了。
这些信息都是谁发的呢?90%都是卖药的。
无利不起早,互联网回答问题的人,都有背后的利益链。
“知道”账号级别高了,才能获得更多回答权限,有些回答虽然没有商业信息,也在为了下一步发商业信息打基础。
下一步更简单,搜:湿疹。把此类问题都搜出来,挨个回答。
当然,还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回答某某效果真好(确实效果也好)。
当别人看到这个药效果好时,自然要度娘一下,哇,原来这么多人用过,效果还真好,恰好还有出售信息。
我是以药品为例,不是让大家做药品。
倒不如做个食品,或者功能类的东西,你去找吧,卫生间漏水怎么办?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?汽车油耗太高怎么办?等等。
太多了,痛点都是值得花钱的地方,你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,就有人买单。
更何况,你是全网独一份!爱买不买。
我是K先生,那一年,正风华,鲜衣怒马。还未踏入江湖,江湖的明刀暗箭便已泼洒而来。
正如戏里唱道,少年剑未佩妥,转身已是江湖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