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3日芦荟(Aloe)
花语:洁身自好。服从。
芦荟,也称“油葱”,清代吴震方《岭南杂记》中有:“油葱形如水仙花,叶厚一指,而边有刺。长者尺余,破其叶,中有一膏,妇人涂掌以泽发代油。”可见以前人们用芦荟汁来润泽头发,代替头油。
芦荟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年的古埃及,后来传到欧洲,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,人们把它称为“芦荟”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里出现芦荟:“释名奴会(《开宝》)、讷会(《拾遗》)、象胆。。。藏器曰:俗呼为象胆,以其味苦如胆也。珣曰:芦荟生波斯国。状似黑饧,乃树脂也。”说芦荟也叫奴会,讷会,因其味苦如胆,也叫象胆。又说芦荟生波斯国,状似黑色的饴糖,是树脂来的。因此可能当时从欧洲传来的是芦荟汁熬干制成的黑色块状物吧。
简介
芦荟,学名:Aloevera,百合目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。又名库拉索芦荟、洋芦荟、翠叶芦荟、美国芦荟等。叶簇生、大而肥厚,呈座状或生于茎顶,边缘有尖齿状刺。花序为伞形、总状、穗状、圆锥形等,花色红、黄或有赤色斑点,花瓣六片,雌蕊六枚。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。
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,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、美容、保健、医药等领域。但也具有一定毒性,普通人每日食用其凝胶不宜超过30克,孕妇、婴幼儿不宜食用。
中华芦荟,学名:AloechinensisBaker,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,又称斑纹芦荟。也称油葱(《岭南杂记》),象鼻草(《纲目拾遗》),象鼻莲、罗帏草、罗帏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蔑草、龙蔑草、龙角、乌七。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芦荟或华芦荟。
“芦荟”一词有时也被用作对芦荟属植物的泛称。
图片来自网络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和网络资料。